骨質疏鬆+肌少症=骨肌少症!營養師揭秘飲食關鍵,遠離長輩跌倒危機
一個跌倒,改變一生。
65歲的張婆婆,在拖地時不慎滑倒,結果骨折住院。診斷後發現,她肌肉流失嚴重,且有骨質疏鬆症,才會一跌倒就受傷。這種情況在長輩中很常見,因此及早預防非常重要。
骨肌少症的症狀,你中了幾個?
以下是骨肌少症的常見症狀,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提高警覺:
- 體能變差、步速變慢、握力變差
門診時會看到許多長輩走路相當緩慢,診間短短3米距離,行走時間遠超過3秒以上,且常常覺得無力感,開瓶罐、擰毛巾都困難,測一下握力僅有12公斤,這已經超過自然老化的的現象了!當走路速度每秒<0.8~1公尺,握力男性<26公斤,女性<18公斤,就是肌少症的危險族群。
- 非刻意減重,半年內減輕5%或3公斤
- 身高變矮4公分以上
- 駝背,後腦勺無法貼到牆壁
骨肌少症的成因,你中了幾個?
以下是骨肌少症的常見成因,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及早預防:
- 老化:年紀越大,肌肉流失速度越快。
- 活動量低:久坐、住院或長期臥床會加速肌肉流失。
- 營養不足、體重過輕:蛋白質、鈣質、維生素D攝取不足。
臨床上會看到許多長輩的飲食,嚴重缺乏蛋白質 & 鈣質,例如
📌 早餐:稀飯配醬瓜,缺少蛋白質與鈣質。
📌 午餐:簡單煮個麵,澆點醬油拌一拌,完全沒有蛋白質。
📌 晚餐:吃飯配一點蔬菜+蛋花湯,偶爾才吃點肉,這樣根本不夠!肌肉與骨骼就像沒有建材的房子,隨時倒塌!
- 賀爾蒙失調:如甲狀腺功能異常、更年期雌激素下降。
- 藥物影響:長期服用類固醇。
- 共病症與慢性發炎:如糖尿病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癌症。
骨肌少症的飲食關鍵:三大營養素與黃金原則
預防骨肌少症,飲食是關鍵。以下三大營養素不可或缺:
- 蛋白質: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.2克以上,每餐攝取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,有助於肌肉合成。
- 鈣質:選擇高鈣食物,每天1-2杯鮮奶(250-500cc)、豆干、芝麻、深綠色蔬菜等每天攝取1000-1300毫克,維持骨骼健康。
- 維生素D: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:如深海魚類、蛋黃、乾香菇等,並每週至少2-3次,每次10-20分鐘的日照,每天攝取800IU,幫助鈣質吸收。
骨肌少症一日三餐範例
- 早餐:芝麻牛奶+起司蛋,提供優質蛋白質和鈣質。
- 午餐:五穀飯+豆干炒小魚乾+紅燒香菇雞+燙地瓜葉,確保每餐攝取足夠蛋白質和鈣質。
- 晚餐:菠菜海鮮番茄豆腐煲,豆腐提供鈣質,深綠色蔬菜一餐至少要半碗,富含鈣、鎂等營養素。
營養師小叮嚀:
現在張婆婆除了就醫治療骨折外,也請營養師規劃飲食。如今芝麻牛奶是她早餐必喝的飲品,板豆腐、豆干、蛋也是她每日必吃的軟質、高鈣和富含維生素D的優質蛋白質,媳婦每餐也會將青菜燜軟,讓牙齒不好的婆婆吃得下,還會在傍晚陪她外出散步30分鐘,帶一罐富含HMB的營養品於途中飲用補充體力。晚上婆婆會坐著拉彈力帶,安全地訓練手腳肌力。三個月後,營養門診回診,張婆婆的握力檢測已有增加,而骨鬆也配合醫師做了進一步的藥物治療!
預防重於治療,在骨肌少症還未發生時,及早行動避免發生,倘若已發生了,除了配合治療外,更應由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,重拾健康和骨肌力。